責任編輯:牛樂耕
劉曉寧
自2001年末加入WTO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實現了舉世矚目的高速發展,并且在2013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但同樣不可否認的現實是,在中國外貿的高速發展進程中,“質”的提升始終落后于“量”的增長。在中國一舉成為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的同時,“中國制造”的美譽度卻沒有實現同步提升,甚至一度同低價格、低質量聯系在一起。雖然近些年已經有所改善,但中國制造在全球價值鏈當中仍處于較低的位置,中國的出口產品質量和附加值與領先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梢哉f,中國是貿易大國但還沒有成為貿易強國。通過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來實現全球價值鏈攀升,是中國對外貿易下一階段實現跨越發展的核心問題。因此,準確測算21世紀以來中國出口產品質量水平的變化趨勢,并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全方位分析和考察,進而對中國出口貿易相關問題做出清晰判斷和有效應對,對中國外貿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基于2000~2013年3000多萬條海關數據,運用主流的需求信息反推法,采用更加精確的分國別分產品的替代彈性估算值,全面測算了中國出口產品質量,并進行不同所有制、貿易方式、技術水平、進口國等的多維度多視角考察,在此基礎上,深度分析企業出口持續時間及其進入和退出市場行為與產品質量水平的關系,并運用Melitz和Polance(2015)提出的動態Olley-Pakes(OP)分解方法對質量變動的四種效應進行分解,以更好探究絕對質量變化、市場份額變動、企業更替等不同因素對質量變動的差異化貢獻。在運用主流測算方法的基礎上將考察樣本期拓展到2013年,在方便與已有研究結論對照比較的同時,有助于更好了解近年來的最新發展變化,以對中國出口產品質量的長期演變進行全景把握。
一、出口產品質量整體趨勢分析
圖1繪出了中國出口產品質量的測算結果?梢钥闯,2000~2013年中國出口產品質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2006到2007年間質量水平有一個明顯躍升,增長率顯著高于之前年份。之后,2009年整體質量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下探,最大的可能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年中國出口總額大幅下滑16%,也是樣本期內中國出口總額唯一的一次負增長。分企業類型來看,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差距明顯。其中,外資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始終保持了較高水平,與中國整體出口產品質量保持了基本一致的變化趨勢,且明顯高于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國有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在2009年以后降幅明顯;私營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且增幅高于全國整體水平,在2009年以后超過國有企業。分貿易方式來看,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產品質量呈現穩定上升趨勢,而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產品質量在2008年之前保持上升,在2008年之后開始下降,到2013年兩種貿易方式的產品質量基本持平(見圖2)。
二、企業出口持續時間與出口產品質量
在整個樣本期間(2000~2013年)內,有持續出口的企業,也有僅出現過一年或幾年的企業。從直覺上判斷,持續出口企業的產品質量水平與“偶爾”出現企業的產品質量水平會存在差異。分別計算了不同出口持續時間的出口產品質量測算結果(表略)。結果顯示,在樣本期的任意一年,出口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均隨著企業出口持續時間的延長而呈顯著提高態勢。尤其是,樣本期內出口持續時間超過1年的樣本相比出口時間僅1年的樣本的整體質量提升幅度很大。這種情況說明,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穩步推進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后,貿易壁壘的降低使大量中國企業涌入出口市場,但是由于國際化經驗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制約,導致其在某一年出口一單業務或者寥寥幾單業務后很快又退出國際市場,成為國際市場“一輪游”企業。這類企業的比重很高,而整體的質量水平卻很低,成為拉低中國出口產品整體質量水平的主要因素。而在企業能夠持續出口之后,其產品質量也在“干中學”過程中不斷得到改善和提升。
三、企業進入退出國際市場與出口產品質量
繼續考察企業的進入和退出對出口產品質量的差異化影響,由于進入和退出涉及到兩個年度,因此以每兩個連續年份作為一個樣本期進行分別考察。若企業在第t-1年不存在,而在第t年存在,則為第t年進入企業;若企業在第t-1年存在,而在第t年不存在,則為第t年退出企業;若兩年都存在,則為存續企業。計算結果略。從進入退出情況來看,每年都有一定比重的企業進入或退出國際市場,且比重變動較大,最高時超過25%,表明出口企業進入退出行為較為頻繁。其中,2004、2006和2007年的進入率均超過20%,明顯高于其他年份,很大原因是受到當年出口政策變化的影響。2004年中國修訂并實施了《對外貿易法》,全面放開了進出口經營權;2006年中國改革了出口退稅負擔機制,大大提高了退稅效率;這些政策均有效激發了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熱情,使得出口企業進入率大大提高。從出口產品質量來看,存續企業的產品質量較為穩定且整體呈現上升態勢,而進入退出企業的產品質量波動較大且整體水平明顯低于存續企業,這說明企業頻繁地進入退出國際市場不利于中國出口產品整體質量水平的提升。但是,在進入和退出率較高的年份,進入退出企業的整體產品質量與存續企業基本相當甚至略高于存續企業,說明在這些出口熱情度高漲進而競爭更加激烈的年份,企業只有通過提升其產品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出口市場競爭中獲得主動。
四、出口產品質量變化的動態分解
為了在更深層次上了解中國出口產品質量變化的原因,采用Melitz和Polance(2015)提出的動態Olley-Pakes(OP)分解方法進行進一步分析。該方法最大的特點是引入動態概念,使用樣本期內存續企業加權平均生產率作為基準來衡量進入和退出企業對該期間總量生產率變化的貢獻,這樣克服了BHC方法、GR方法和FHK方法等其他生產率分解方法中的跨期干擾問題。該方法同樣適用于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動態分解問題。計算結果略?傮w來看,存續效應大部分為正且數值相對較大,而更替效應大部分為負且絕對值相對較小,表明中國出口產品質量的整體提升更多來自存續出口企業的貢獻,進入退出企業的影響相對較小且為負面。進一步來看存續效應,除了中國入世前(2002年之前)和全球金融危機時期(2008~2009年)外,存續企業的組內效應基本為正,表明存續企業出口產品自身質量的提高對總體質量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除了金融危機等個別時期,存續企業的組間效應大部分為正且數值較大,表明存續企業的市場份額再分配是中國出口產品質量水平提升的主要推動力。再來考察更替效應,其中進入效應的數值大部分為負,表明新進入出口市場的企業產品質量相對較低,拉低了整體產品質量水平;退出效應的數值大部分為正但絕對值較小,表明產品質量水平較低的企業退出市場對整個市場的質量水平起到了正面影響,但由于這部分企業所占權重較小,所以這種正面影響較為有限。
五、結論及政策啟示
基于2000~2013年中國海關微觀數據,運用需求信息反推法全面測算了中國出口產品質量并運用MP方法對質量變動進行了動態分解,得到的主要結論如下:第一,2000~2013年間中國出口產品質量整體呈上升趨勢,且在2007年有一個明顯躍升,在2009年有一個大幅下探;第二,分所有制類型來看,外資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始終保持了較高水平,而國有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呈現下降趨勢,私營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且增幅高于全國整體水平;分貿易方式來看,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產品質量呈現穩定上升趨勢,而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產品質量在2008年之前保持上升,在2008年之后開始下降,到2013年兩種貿易方式的出口產品質量基本持平;分重點出口市場來看,中國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的質量明顯高于對巴西、南非、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的質量水平。第三,高技術產品整體質量水平較高,而中等技術出口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始終低于低技術出口產品;在高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沒有明顯上升的情況下,高技術產品絕對質量的提高是中國出口產品整體質量提高的主要推動力。第四,出口持續時間長的少數企業貢獻了較大比重的出口份額,且持續時間越長整體質量水平越高;尤其是,生存超過1年的出口企業的產品質量水平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而大量國際市場“一輪游”企業成為拉低中國出口產品整體質量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五,根據MP分解的結果,中國出口產品質量變動的存續效應大多為正,而更替效應基本為負;整體質量的提升更多來自存續出口企業的貢獻,其中存續企業間的市場份額再分配是質量提升的主要推動力;新進入出口市場的企業會拉低整體質量水平,而退出企業對整體質量水平僅起到有限的提升作用。
從研究結論可以得到的政策啟示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提高企業的持續出口能力是提升出口產品質量水平的關鍵。特別是對于占據中國外貿出口半壁江山的民營企業,如何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進而通過“干中學”實現產品質量提升和價值鏈躍遷,是擺在企業和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其次,應著力提升汽車、工程機械、加工工業產品等中等技術出口產品的質量水平。這種類型出口產品的質量水平甚至低于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低技術產品,因此應成為未來突破提升的重點領域。第三,應通過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中國整體出口產品質量的提升更多來源于出口企業的市場份額再分配,通過有效的市場化改革能夠優化配置效率。同時,國有企業也應加快改革步伐促進效率提升,以擺脫目前拖累整體質量水平的困境。
。ū疚娜陌l表于《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1年第8期,原題為:《中國出口產品質量的綜合測算與影響因素分解》,作者:劉曉寧)
責任編輯:牛樂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國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最大的區別!边@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最鮮明特征和最根本保證。國際國內環境越是復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牢牢[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征程上必須“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要目標,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詳細]
文明,是人類歷史發展至高級階段的產物。經過漫長的積淀與演化,數千年前,人類告別野蠻時代,踏上文明征程。在此進程中,人類文明的形態從來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彩的;文明的發展也從來不是單線的,而是多樣的。在人類創造的璀璨文明星河中,中華文明歷經5000多年風雨[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痹诎倌陫^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痹诟锩鶕氐膭摻ê桶l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詳細]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內需增長動能偏弱,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有所分化,就業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恢復中又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高度關注、推動解決。我們要深[詳細]
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和成功經驗,既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組成部分,又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我們進行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的富礦。深入研究闡釋中國共產黨百年開辟的偉大道路、建立的偉大功業、鑄就的偉大精神、積累的寶貴經驗,從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合作、不搞對抗,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詳細]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詳細]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不是坐享其成,等不來、也送不來,要靠廣大農民奮斗!薄笆奈濉币巹澓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圍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一系列重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