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張琨
近日,應中國一帶一路網邀請,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翟崑在中國一帶一路網出品的《“一帶一路”百人談》節目中發表了演講。
以“一帶一路”的地方動力為話題,翟崑在演講中分析了2020年“一帶一路”地方動力的形成、優勢以及各省如何更好地參與建設“一帶一路”。翟崑提出,“一帶一路”的內生動力來自地方。2020年最大的地方動力是,由中歐班列與陸海新通道組成的“一帶一路”大動脈。
以下是翟崑演講全文,由中國一帶一路網整理。
“一帶一路”大動脈
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演講題目是“一帶一路”的地方動力。更確切地來講是“一帶一路”雙循環的地方動力。之所以分享這一題目,是與我2020年的經歷有關。
2020年1月,我非常有幸配合習近平主席出訪緬甸。1月之后,由于疫情,我就只能在家。但是6月以后,我真正體驗了一把“一帶一路”的國內大循環。
首先,我從中國中部地區開始。我到了河南鄭州,鄭州正在做“空中絲綢之路”。我在當地參觀了河南與立陶宛合作的一個非常大的項目。
接下來我往西又去了成都。成都是2020年中歐班列的明星城市,在國際班列發行數量、發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班列的數量上都保持了第一,F在,成都跟重慶共同推進中歐班列,這就向西部拓展了“一帶一路”。
然后我開始往南走,到了廣西和云南。廣西是中國和東盟合作的重點省份,當地與東南亞的經貿往來密切。云南通過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積極加強與東南亞的陸上合作。廣西則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投資峰會等發展與東盟國家的合作。
之后我沿海一路向北,經過海南、深圳、廣州、廈門,最后到了大連。
最后,我回到北京,北京在大力推進“兩區建設”。東西南北中一小圈走下來,可以看出,這些城市展現出發展的強勁動力,也使我發現,“一帶一路”的原動力來自國內?梢哉f,2020年地方動力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一帶一路”大動脈的形成。
2020年,“一帶一路”大動脈重新塑造了中國的經濟地理格局。這主要是由兩方面來塑造的。第一個是中歐班列,這是老牌的“一帶一路”名片。第二個是陸海新通道,這是一張新的名片。這兩者形成了“一帶一路”大動脈。
大動脈是什么意思?中歐班列是從東到西遍布全國。陸海新通道是從南到北遍布全國。這樣兩條大動脈合在一起,遍布全國,相互交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然后再與外部的經濟走廊、海上通道連在一起,形成“一帶一路”真正的大動脈,這是真正的動力結構所在。
地方動力從何而來?
那么,“一帶一路”的地方動力從何而來?
我覺得是來自習近平主席兩次重要的“官宣”。第一次是2017年,他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說,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的名片;第二次是在2020年11月27日,在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開幕式視頻致辭上,他首次提出,要推進陸海新通道。既有通向南北的通道,也有更具體的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這樣無論是海是陸,空中還是網絡,都連在一起。
通過兩次官宣,“一帶一路”大動脈形成。
具體是怎么回事呢?先來講講中歐班列。中歐班列最早是從重慶開始,叫渝新歐。渝新歐橫空出世,運營后將重慶、新疆、歐亞大陸連在一起。過去連接歐亞大陸靠駱駝,現在靠班列。這個動能不一樣,是幾何級增加。由于大家都感覺中歐班列特別好,所以它在全國迅速復制,包括成都、武漢、鄭州、義烏,遍布全國。而且中歐班列從成都和重慶,已經到了西部沿海地區。
大家知道東部沿海地區,但是我國還有西部沿海地區,比如廣西,它也臨海,但沒有東部沿海發達。通過中歐班列,把陸上到海上連在一起。連接的意義是什么?把真正的陸上“一帶一路”和海上“一帶一路”,通過鐵海聯運的方式連通起來,這樣一條大動脈,橫貫歐亞大陸,連通中國,這在歷史上是沒有過的。
第二條大動脈是陸海新通道。它最早叫南向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中間連著幾個省,最后到達廣西南寧。當時中國和新加坡有一個互聯互通的項目,這一項目不斷推進。從南寧再到新加坡,有一個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因此,我們將南向通道與經濟走廊連在一起,稱之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之后,國家發改委認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可以帶動中西部省份協同發展。但如果只是從重慶往南走,這只是到了一半的中國,中國南方。北方怎么辦?所以國家發改委在2019年8月出臺關于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文件,將通道拓展到了內蒙古。從北邊的內蒙到南邊的廣西、云南,中國的中西部13個省區是在陸海新通道上。我們通過內蒙古可以接上中蒙俄經濟走廊,在東北亞方向,從“冰上絲綢之路”把北邊打通,往南到東南亞、澳大利亞、新西蘭甚至到南極。這樣,這條通道就把中國南北打通了。
所以這兩條通道合在一起,我將它稱為“一帶一路”大通道。在大通道上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物流;第二可以進行新基建,還可以外延到其他國家;第三,可以運輸抗疫物品。這里有一個例子。在溫州,有很多海外人,疫情爆發后,他們有一個海外馳援項目,把抗疫物資迅速發往100多個國家,就是通過陸海新通道運出去的。通道打通后,可以成為任意的通道?梢允巧鷳B通道、糧食通道,也可以是綠色通道、“吃貨”通道。比如各個省都有油炸食品,那么可以開展一個“一帶一路”油炸食品大展會,這是接地氣的做法。
2020年,“一帶一路”大動脈的形成,使地方融入“一帶一路”有了真正、實際、框架性的動力。
地方動力的優勢
動力已經提出,這一動力對地方融入“一帶一路”有什么好處呢?
從長遠看,我認為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是央地協調!耙粠б宦贰笔菄页h,必須通過中央部署,部委規劃,地方推進,企業發揮主力以及整個市場進行運作。面對如此復雜的狀況,如何銜接起來?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地方,在地方把所有東西進行聚合?梢哉f,國家戰略要依靠地方推進,地方發展要依托國家戰略。從中國改革開放到現在,尤其是“一帶一路”的七年,這句話體現得特別明顯。廣西南寧每年都會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到現在已經十七年,而且一直沒有中斷,今年11月份還舉辦了實體會。在會上,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詞叫“南寧渠道”。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很多經濟合作,包括數字、化工方面,在南寧能夠直接達成。因為有各個部門舉行的論壇,南寧渠道將產業鏈上多利益相關方集合在南寧,形成南寧渠道。
這就是央地協調。地方通過服務“一帶一路”獲得了很多好處。
第二個是區域協調,中國的發展在整體上有協調,但東西南北各區域如何協調?現在有長江經濟帶、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還有中西部以及各種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但將其“團”在一起去協調,其實很困難。有了“一帶一路”大動脈,你會發現,兩個大動脈不僅是東西南北交叉,而且覆蓋全國。它像一個多項插頭,京津冀可以插在這里,大灣區也可以插在這里,有助于形成非常好的區域性協調機制,F在各省的十四五規劃都在進行這方面的思考,從而制定更好的戰略設計。這比七年前地方融入“一帶一路”更加“提質升級”。
最后一個好處是陸海統籌。中國對外開放的戰略布局叫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大動脈正好是把陸和海聯系在一起。北京大學做了一個指數,叫“中國的海洋意識指數”。
經過研究,發現內陸人的海洋意識,或者說對海洋的渴望,要高于沿海省份。因此,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出現后,能夠滿足內陸民眾的許多愿望。中亞的牛肉、小麥以及東南亞的水果、海鮮可以通過多式聯運相互打通。
“大動脈”成為各省發展的大框架
2021年,我們都期盼著疫情好轉,期盼“一帶一路”能夠內外融通,進一步促進雙循環發展。對此,我有三個建議。
第一,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時候,應該是一國一策和一省一策的協調與結合。剛才講到“一帶一路”是國家級的倡議,我們現在跟138個國家簽署合作備忘錄(數據截止2020年12月20日),這是全球大策略。
此外,各部委也有“一帶一路”規劃方案和行動計劃,這是國策!耙粠б宦贰毖鼐,幾乎所有的省區都有“一帶一路”的規劃方案,有些省市每年都有,比如西安,每年出臺“一帶一路”行動方案,F在各省的十四五規劃,幾乎都有“一帶一路”的相關內容。我的想法是,各省在十四五期間,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時候,應該有協調,協調要有大框架,這個框架就是“一帶一路”大動脈。
第二個建議是鄉土情懷和全球責任的結合!耙粠б宦贰钡氖姑侨祟惷\共同體!耙粠б宦贰笔呛暧^、高大上的內容,這樣的內容容易虛。因此要往下“走”。走到哪里?“走”到鄉土情懷。在中國云南有一個地方叫普洱,普洱市的特別之處在于不僅產茶,還跟緬甸、老撾、越南相鄰,中國這一方的扶貧工作已經結束,但是在老撾、越南和緬甸還沒有結束。所以當地人討論說應該一同發展,成為國際性的精準扶貧,這樣看似是鄉村的事情,但實際上是全球性責任。
最后一個建議,是要發展“一帶一路”地方版的五通指數。我的團隊在北京大學做了一個國家版的“一帶一路”五通指數,用量化的方法測算中國跟“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五通合作的具體情況。當我發現地方有這么大動力的時候,就想應該做一個地方版的五通指數。通過地方版本,可以觀察如何與其他國家或地方進行五通合作,這有利于統一監測,統一觀察地方動力如何生成以及具體進展。
整體來看,“一帶一路”的內生動力來自地方。2020年最大的地方動力是來自“一帶一路”大動脈。在2021年甚至以后更長時間,我們應該發展地方版“一帶一路”,同時與國際范圍的“一帶一路”建設相結合,形成真正的“一帶一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責任編輯:張琨
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既有利于地方財政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發展動能轉換;又有利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融合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和實現共同富裕。[詳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新的征程上,我們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力拼搏,在新時代鑄就新的歷史偉業。[詳細]
新近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特別強調了共同富裕的社會目標,并堅定承諾為此“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簡要地講,三次分配指政府對市場分配進行三個層次的矯正性再分配:一是稅收分配作為初次再分配;二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痹诶碚搶用嫔,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集成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法治[詳細]
2020年11月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法治思想展現出科學縝密的邏輯架構,實現了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習近平法治思想以馬克[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蔽覀円钊雽W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行偉大斗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勇于戰勝一[詳細]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就要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睔v經百年接續奮斗,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毙碌恼鞒躺,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币话倌陙,[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弊咦约旱穆,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