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調五大任務,山東做了哪些?還要做哪些?
12月18日-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要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擴大有效供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五個方面對五大任務做了比較系統的安排部署。
貫徹落實中央定調的五大任務,山東已經做了什么?將來還能做些什么?新銳大眾記者將一一為您梳理。
第一,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
國家確定的產能過剩行業,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五大行業,在山東制造業格局中都屬于支柱產業。淘汰、化解落后產能,山東牽涉面廣,任務量大。
十二五期間,圍繞化解產能過剩,山東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4年2月14日,省政府印發《化解過剩產能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厘清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現實基礎、總體任務和推進措施。
國家考核組對山東省2014年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考核意見表明,我省工業行業和電力行業均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2014年目標任務,煤炭行業關閉小煤礦任務也超額完成。
國家下達的2015年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目標,我省也已超額完成。截至目前,國家任務涉及到的落后產能設備和生產線已全部關停和拆除。經省經信委督查驗收,除煉鐵超額完成國家任務的49%外,煉鋼、焦炭、造紙、制革、印染、鉛蓄電池等其它6個行業均超額完成國家任務的一倍以上。
淘汰過剩產能,我省以往主要以行政手段為主。今后的工作中,我省將探索建立以能耗、環保、質量、安全強制性標準為依據,以法律和市場為主要手段的長效機制。
第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中央從頂層設計的高度提出,要從簡政放權、正稅清費、金融利率、煤電聯動等角度,切實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
從山東省一級層面看,稅收、利率、電價等都取決于國家統一部署,省里可以做的,當前主要集中于簡政放權、規范中介服務上。
山東近年來省級先后分七批削減行政審批事項435項,134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完成了省市權限內非行政許可事項的清理工作,市縣兩級削減審批事項3000多項。削減的435項中,涉及生產經營活動審批的約占33%、投資審批的約占30%、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的約占15%、社會管理領域的約占22%。
2013年以來,省級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由87項縮減為25項,減少三分之二以上,每年可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20億元。
2015年年底之前,我省省、市、縣三級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其中,作為“重頭戲”的市縣共有309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需清理。今后非行政許可審批概念在我省將成為歷史,企業負擔由此將進一步減輕。
第三,化解房地產庫存。
山東房地產業發展呈現增幅趨緩的態勢。2015年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3838.7億元,增長13.8%;商品房銷售面積6423.8萬平方米,增長20.6%,兩個增速均比上半年回落3.3個百分點。
今年9月,為推動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建立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山東省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正式出臺。
方案指出,我省商品房庫存偏高,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商品房庫存1.6億平方米,去庫存化周期達到27.3個月;產業集中度偏低,龍頭企業實力弱,缺乏知名品牌企業,全國開發、物業企業百強中均只有1家;產品結構不合理,居住地產比重偏大,商業地產供應過剩,工業、物流、養老、旅游等跨界地產比重偏低。
我省將加快轉變房地產供應和消費模式,實行供需雙向調節,努力消化庫存商品房。分不同區域、不同城市、不同區位、不同類型,因癥施治、精準調控,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決防止大起大落。各地政府可采用貼息、補助等方式,鼓勵將符合條件的商品房和閑置廠房、倉庫等房屋建筑,改造為電商用房、都市型工業地產、創客空間等,實現消化商品房庫存與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多贏。
第四,擴大有效供給。
中央明確提出,要打好脫貧攻堅戰,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高扶貧質量。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要繼續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口糧安全,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12月15日至16日,山東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省里提出,要采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層層壓實責任,2016至2017年兩年基本完成脫貧任務,第三年全部兜底完成。目前,我省貧困人口有300萬人左右,分布在十七市的1538個鄉鎮64290個村,這些人多數年齡大、文化低。今后的扶貧,標準高、難度大、時間緊、任務重,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2010年實現產值31602.10億元,2011年28125.84億元,2012年33661.13億元,2013年39582.74億元,2014年44566.29億元,年度增幅曾高達27.05%。今年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產業投資4026.5億元,增長22.6%。
在夏糧總產增長3.7%的基礎上,全省秋糧大獲豐收,全年糧食生產可謂“十三連豐”。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十二五期間,山東農民人均純收入從8342元增加到11882元,增速連續5年超過城鎮居民。
第五,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中央提出,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范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
截至2014年底,我省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為9252.8億元;2015年度地方政府債務限額9533.8億元,其中省級債務限額為438.8億元。從總體上看,當前我省債務規模比較適中、風險可控,但也有個別地方償債壓力比較大,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防范風險。
今年以來,全省金融系統努力推動金融改革創新,積極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全省金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較好地發揮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保障作用。針對部分地區企業流動性風險凸顯態勢,組織召開流動性風險化解專題會議,研究提出具體工作措施,遏制風險上升勢頭。
為提高社會公眾風險防范意識,省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宣傳教育活動,營造了全社會共同參與防范打擊非法集資的濃厚氛圍。今年8月至10月,全省開展了涉嫌非法集資廣告資訊信息排查清理活動,檢查各類媒體和單位7500余家,排查各類廣告資訊信息4.5萬余條,發現問題并整改清理3.3萬余條。(新銳大眾記者 郭爐 報道)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雨萌
